1.MCP 服务器特性概述 #
协议修订版本: 2025-06-18
2.什么是 MCP 服务器? #
MCP(Model Context Protocol)服务器是连接语言模型与外部世界的桥梁。它为语言模型提供了丰富的上下文信息,让AI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执行相应操作。
3.核心构建模块 #
MCP 服务器通过三个基本构建模块为语言模型提供上下文:
3.1 提示词 (Prompts) #
定义: 预定义的模板或指导语言模型交互的指令
作用: 帮助用户快速启动特定的交互模式,提供标准化的操作入口
示例:
- 斜杠命令(如
/help、/search) - 菜单选项
- 快捷操作按钮
3.2 资源 (Resources) #
定义: 为模型提供额外上下文的结构化数据或内容
作用: 让AI了解当前环境的信息,做出更准确的判断
示例:
- 文件内容
- Git 历史记录
- 数据库信息
- 用户偏好设置
3.3 工具 (Tools) #
定义: 允许模型执行操作或检索信息的可执行函数
作用: 让AI能够主动执行操作,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
示例:
- API POST 请求
- 文件写入操作
- 数据库查询
- 系统命令执行
4.控制层次结构 #
每个基本元素都有不同的控制级别,形成了清晰的分层架构:
| 元素类型 | 控制方 | 描述 | 典型示例 |
|---|---|---|---|
| 提示词 | 用户可控 | 用户选择触发的交互式模板 | 斜杠命令、菜单选项 |
| 资源 | 应用控制 | 客户端附加并管理的上下文数据 | 文件内容、Git历史记录 |
| 工具 | 模型控制 | 暴露给LLM以执行操作的函数 | API POST请求、文件写入 |
4.1 控制层次说明 #
用户层控制 - 提示词
- 用户主动选择使用
- 提供标准化的交互入口
- 降低使用门槛
应用层控制 - 资源
- 由客户端应用管理
- 提供必要的上下文信息
- 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
模型层控制 - 工具
- AI模型自主决定使用
- 执行具体的操作任务
- 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交互
5.为什么这样设计? #
5.1 安全性考虑 #
- 用户控制: 用户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
- 应用管理: 敏感数据由应用控制,不直接暴露给AI
- 模型执行: AI只能执行预定义的安全操作
5.2 易用性提升 #
- 标准化: 提供统一的交互模式
- 上下文感知: AI能够理解当前环境
自动化: 减少重复性操作
5.3 灵活性平衡 #
- 可定制: 不同应用可以定制不同的提示词和资源
- 可扩展: 工具可以不断添加新功能
- 可组合: 三个层次可以灵活组合使用
6.实际应用场景 #
6.1 开发环境集成 #
用户: "/debug"
→ 提示词触发调试模式
→ 资源提供当前代码和错误信息
→ 工具执行调试命令6.2 文档助手 #
用户: "/search 数据库连接"
→ 提示词启动搜索模式
→ 资源提供项目文档和代码库
→ 工具执行搜索并返回结果6.3 项目管理 #
用户: "/create-task 完成用户认证功能"
→ 提示词启动任务创建
→ 资源提供项目结构和需求文档
→ 工具创建任务卡片并分配7.学习建议 #
- 从提示词开始: 先熟悉各种预定义的交互模式
- 理解资源管理: 了解如何为AI提供合适的上下文
- 掌握工具使用: 学习如何让AI执行具体操作
- 实践组合应用: 将三个层次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